當前位置: 古董故事 緙絲陀羅尼經被 第2章

《緙絲陀羅尼經被》第2章

秦先生的家境算不上大富大貴,工薪階層的他只能算是小康水平,九萬對他來說并不是一個小數目,他也只是一個業余的收藏家,但是秦先生始終覺得這是一件不會讓他虧本的寶物,所以他決定:即使借錢,也一定要將它拿下。

秦先生取出了手上的所有存款,卻發現只有4萬元。還差了整整5萬——也就是,秦先生如果要買這件文物,將要借來一半多的錢。

秦先生的妻子猶豫了,因為秦先生辛苦多年,也只賺得4萬存款,一下負債5萬,也不是他們這個普通家庭能承受的起的。

看到妻子的猶豫,秦先生也有一度的遲疑,但秦先生思慮再三過后,還是果斷的決定買下這件袈裟,他費盡辛苦,終于從親朋好友那里借來了5萬元錢。

手里揣著熱乎乎的9萬元,秦先生快馬加鞭地來到拍賣公司,終于拍下了這件他夢寐以求的寶貝。

回家后,心潮澎湃的秦先生立刻拆開了這件破破爛爛的袈裟,當拆去了那些暗淡的破布過后,一道金光瞬間刺激到了秦先生敏感的眼睛。

秦先生畢竟不是專業人士,在得到這件經被后,他也不知道它究竟價值幾何,于是他找來了專家,對這件文物進行了鑒定。

專家鑒定后說:“這是一件蓋在死人身上的被子,不吉利,你還是把它賣了吧!”但隨即,專家又立刻給秦先生找來了兩個買家,他們表示愿意出雙倍的價格從秦先生手中買走這件文物。

但精明的秦先生立馬感覺到了不對,如果它真的那麼不詳,為何這位專家又能立刻給自己介紹來買家呢?不詳之物不是應該人人避諱的嗎?

秦先生拒絕了專家的建議,他開始仔仔細細的端詳這件緞子:它通體金黃,雍容華貴,上面繡著藏式舍利塔,有著覆缽式的塔身,正面繡壹門式臨光門,上面刻著梵文寫就的經文,塔座飾有蓮花,也稱作剎脖子,剎桿上又繡有十三道項輪,代表了十三天,剎頂冠以華蓋,也有裝飾的流蘇,頂端還有明月和寶珠樣的裝飾,精美異常,不似凡品。

于是他又找來了另外的專家,這一位專家正是國內大名鼎鼎的雜項收藏鑒定師,她名叫張淑芬,在故宮博物院擔任研究員的她一眼就看出:這一定不是一件凡品!

在這一次鑒定中,他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這件物品有一個屬于它自己的專有名詞:緙絲陀羅尼經被,緙絲是它的制作工藝,它是一種織有金線梵文的隨葬物,在清代,只有皇帝和位份為貴人以上的后妃才能使用這樣的隨葬品,而作為王公大臣,只有在死后有人奏上遺疏,或者皇帝封賞才可以得到這件殊榮。

傳說中將這樣的經被覆蓋在死者身上,死者便能夠得到超度,并洗清今生的罪孽,在充斥著迷信思想的古代,這件物品自然有著至關重要的地位,所以當時的統治者還要來限制使用它的資格。

而這件緙絲陀羅尼經被更不是泛泛之輩:它長2米,寬1.38米,被面呈古銅色,通體用細羊毛捻絲,正反面有無數斑駁復雜的花紋,文物專家張慧萍對記者說,緙絲是中國絲織工藝的一顆明珠,而這張經被還是雙面緙,更是緙絲中的極品,而這種工藝又在清朝乾隆時期到達頂峰。


猜你喜歡

分享

分享導語
複製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