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兵”到底是哪五種武器?》第1章

古龍曾經寫過系列小說《七種武器》,描述了七種兵器背后的故事。巧的是,當我們的目光停留在秦漢之際的典籍中時,會發現同樣有“五兵”頻頻出現、引人注目,它們又是哪五種兵器?

1、古之五兵‍

古龍的七種武器很明確,分別是長生劍、孔雀翎、碧玉刀、多情環、霸王槍、離別鉤和一口箱子。但是古之五兵,卻有虛、實兩種概念,虛的一面,即五可以泛指各種兵器,且兵也不僅限于進攻兵器。

所以,我們要探討的就是實的“五兵”概念,即作為一個專有的組合名詞,它究竟包括了哪五種兵器?先秦古書中明確記載“五兵”組合的,主要有兩本,一個是《世本》,一個是《司馬法》:

①《世本》中說:“蚩尤以金作兵,一弓二殳三矛四戈五戟”

②《司馬法》中:“弓矢御,殳矛守,戈戟助,凡五兵”

從這兩則文獻看,采用的是完全相同的五種兵器組合:

即遠程兵器弓矢、守御兵器殳矛、助戰兵器戈戟

但是,在其他先秦乃至漢代的文獻中,關于“五兵”的組合就顯得有些五花八門了。尤其是到了漢代,“五兵”行列中增加了先秦純進攻性兵器之外的兩類:楯和甲鎧。

《后漢書·百官志第五》“亭有亭長,以禁盜賊”注中引《漢官儀》曰:“亭長皆習,設備五兵:弓弩、戟、楯、刀劍、甲鎧”

除了弓和戟之外,其余的三種兵器均較之先秦時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當然,除了這種用于實戰的“五兵”外,我們同樣能看到用于祭祀的“五兵”,在《公羊傳》、《谷梁傳》以及《禮記隱義》中可以找到互證:

①矛、戟、劍楯、弓、鼓——《公羊傳》

②矛、戟、鉞、楯、弓矢——《谷梁傳》

③戟、矛、弩、楯、鼓——《禮記隱義》

祭祀活動中“五兵”的解釋,主要來源于西漢初年漢儒們的說法,而五種兵器之內有四種相同,即“矛、戟、楯、弓”,剩下的便是鼓和鉞的分歧。

大致了解了“五兵”的內涵以及發展之后,我們需要做的,便是在文獻之上,在考古實物或圖像資料中,完成“二重證據法”的互參。

2、蚩尤之圖

蚩尤與炎黃部落征戰,雖然最終淪為一個失敗者,但是他的勇猛善戰還是讓人為之傾倒,尤其是在民間其文化影響更是深遠。

在秦漢人眼中,他被看作是戰神的化身,也被當作是兵爭的符號,據《史記·封禪書》中記載,秦始皇曾經“東游海上,行禮祠名山大川及八神”,這“八神”之中,位列第三的便正是這位戰神“蚩尤”。

到了漢代,蚩尤更是明確被安排進了國家正式的祭祀體系之中,祭祀蚩尤的祠堂,赫然立于長安城內。“令祝官立蚩尤之祠于長安。”不僅如此,東漢洛陽城亦有,這算得上是中央一級官方設立的祠堂。

此外,蚩尤還有一個稱號,叫做“兵主”,這與傳說中蚩尤作兵有關,于是我們便能在漢畫像石中,看到蚩尤手持五種兵器的有趣畫面。

第一幅:沂南畫像石墓前室北壁中段。


猜你喜歡

分享

分享導語
複製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