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華近代名人傳 徐悲鴻的一生 第2章

《徐悲鴻的一生》第2章

他一生向往自由,對于舊封建社會里、那些束縛人的條條框框極為抗拒。

“獨持偏見,一意孤行”,畫室中的這八個大字,便是他反抗封建主義舊觀念的決心。

但如此自由不羈之人,也有自己的軟肋。

身為人子的徐悲鴻,根本無法做違逆父母的事情;特別是舊鄉村內,不遵守父命,意圖脫離包辦婚姻的人,總會被無形排擠,被其他鄉里人所敵視。

逼仄而無奈的現實,讓徐悲鴻不得不妥協;17歲的他,帶著“悲憤而屈辱”的情緒,走進了這場包辦婚姻。

恰恰是這樣的困局,讓他認定自己的人生就如白紙,卻因包辦婚姻沾染了污漬,無比刺眼。

懷揣著報復性的宣泄,他為自己的長子取名為劫生,意為“遭劫而生”。

這個晦氣的名字,氣得父親破口大罵:你這是咒誰死,咒我?還是咒自己的孩子?

在父親看來,徐悲鴻的做法,無疑是對自己做法的報復;可男兒成家立業,本就是最正常不過的事情,已經成為父親的徐悲鴻,為何要如此作賤自己的親生孩子。

他想不明白,卻也管不了。

傳統賢惠的妻子,雖然也對這個名字不滿意,但為了取悅丈夫,她只能沉默。

妻子的這種妥協式討好,讓徐悲鴻更加感到壓抑。

孩子出生后,他頭也不回地離開了上海,以逃離那個讓他喘不過氣的“封建家庭”。

徐悲鴻的絕情離開,讓他如愿獲得了自由,但這番做法,卻苦了無辜的妻子。

她知道自己無法得到丈夫的歡喜,便盡力減輕徐悲鴻的負擔;為了不讓丈夫掛念家庭,她精心操持著家務事,用心照顧公婆,也全力撫養孩子長大。

有時,她會托人寫信到上海,向徐悲鴻告知家中情況。

可徐悲鴻認定了這是自己的污點,對于這些信件,他從不認真去看,甚至不等拆開便直接扔進了垃圾桶,似乎這樣的做法,才能讓他撇清與包辦婚姻的糾纏。

可是妻子又做錯了什麼?

她是最傳統不過的女子,遵從家里的安排,相夫教子,三從四德…

這些看似被唾棄的做法,恰恰是那個時代的女子,所接受的根深蒂固的教育。

她們沒有選擇,也沒有出路。

在本就絕望的婚姻中,她們只能認命般的,苦苦煎熬著。

或許,誰也沒有錯,只是生不逢時罷了。

所以,孩子病逝沒有多久,素來沉默的原配,也離開了人世。

但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被他竭力排斥的發妻也好,不被他待見的孩子也好,她們的存在,始終是徐悲鴻婚姻的基礎。

也是這場不如人意的包辦婚姻,讓徐悲鴻性格中劣勢成分徹底呈現,這種帶著憤懣和不甘的情緒,始終影響著他此后的人生。

作為徐悲鴻的第一個孩子,劫生始終沒有得到父親的疼愛。

直到四歲那年,徐悲鴻回家看望年邁的父母親,他才發現:

兒子劫生對于畫畫很有天賦,即使是偶然間的涂涂畫畫,也能把事物表現得栩栩如生。


猜你喜歡

分享

分享導語
複製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