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原配正室:朱安》第6章

老年時期的朱安

“你們總說魯迅遺物,要保存,要保存!我也是魯迅遺物,你們也得保存保存我呀!”

在那極盡黑暗無望的歲月里,活生生的一個人還比不上那些沒有生命的紙和字。朱安歇斯底里的痛喊,像是喊出了她這一輩子的委屈和艱辛。

悲愴如她,可生在那樣的社會和家庭之中,思想完全被禁錮,即便丈夫是新時代的領軍人物又如何,終究還是落得無人問津。

或許她出售魯迅的文物,也是想提醒人們記起,她,也是魯迅的遺物罷了。

后來,朱安吸了水煙。原來,封建桎梏的人,也會孤獨感傷,不能自已,只能靠呼之既出,出之既散的煙霧來寄托內心的孤寂與迷惘。

朱安的遺愿中第一條是:“靈柩擬回南葬在大先生之旁。”至死,他都希望得到大先生的接受,幻想著留在大先生的身邊。

她侍奉婆婆一生,最后還是希冀和大先生在一起,這到底是對自己的否定還是對自己的肯定?

無從知曉。但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她自己,自始至終都是封建婚姻的犧牲者。

最終,她非但未能如愿以償,葬于大先生身邊,對于她生前侍奉、陪伴了一生的婆婆,也沒能守候在其身邊。終究是孤身一人。

右一為朱安

時光清淺,似白駒過隙。但于朱安而言,想必是深沉黑暗又艱苦難熬。

大先生同朱安講話,朱安那時的希望似曇花一現。但在大先生對舊時封建女性失望過后,徹底走向枯萎。

這也極有可能直接或間接地成就了后來的魯迅。

或許,朱安到死也覺得,時代成就了她自己。

只是令人頗為不解的是,朱安最后說她沒有力氣爬了,我一度以為這是她認清現實的幡然醒悟。

但她臨死的遺愿又將人一把拉回現實,她終究都不會覺醒,不會像她的丈夫和許廣平那樣,沖破封建桎梏,真正地為自己活一回。

魯迅一家三口

縱觀朱安的一生,其實很簡單,無非就是孤獨、凄冷、惶惶終日,做得一位封建社會的賢妻。

但她的一生又令人極盡哀憐。

哀她至死未能如愿;哀她一生摯愛一人,卻一生獨守空房;哀她被時代犧牲,成為灰燼。

憐她從小熟諳女德,本分守己,未做壞事,卻無人愛惜;憐她一生都在努力,卻皆是無用之功;憐她侍奉人一生,卻無人問津。

從小裹住的足,似乎裹住的不只是她的腳步,亦將她的思想和內心徹底禁錮,從而隨著時間遷移,也不斷萎縮,無法前進。

“深知身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朱安身在之時,對魯迅的情又何嘗不是綿長至深,可最終也只能于江邊眺望,嗚咽成聲。

而如今,雖故人已逝,但江水仍流,好似那般深情也穿越時代流到今時今日,讓今人看故人那份情真意切和那份用情至深的悲戀。

朱安與魯迅

嘗想,如果不是朱安生不逢時,如若朱安嫁的不是新時代的文壇主將,她或許能成為一個賢妻良母,相夫教子,平平淡淡地過完自己的一生。

最后,亦希望朱安,和千千萬萬為愛的人,面對“女有情,男無意”的境況,能認清現實,審時度勢,及時止損,好好地做個女人。


猜你喜歡

分享

分享導語
複製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