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一提到衛生間的裝修, 大部分人都會參考日本人的衛生間設計,
也有越來越多的人,會把衛生間設計成三分離、或者四式分離的樣式,
這麼設計既方便了使用,也保證了衛生間內的潔淨。
但其實,日本人對衛生間的設計,可不光光停留在幹濕分離的格局上,
還有很多細節的地方,都做的很到位,也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1、幹濕分離佈局
我家衛生間的原始結構就是一個6平米的大開間,朝西帶窗,長方形佈局。
裝修時,我將衛生間進行了重新規劃,給中間砌了一道牆。
就這一道牆,讓衛生間的使用感大大提升了。
首先,滿足了幹濕分離的需求,洗手台+洗衣區設置在外面幹區,馬桶+浴室在裡面濕區,功能齊全,使用時「互不打架」。
其次,隔牆採用了玻璃門,濕區朝西的光線能延伸到幹區,增加了通透感,視覺上擴大了空間,質感也提升了不少。
玻璃門是一大亮點,但也有一點點小缺憾,當時一方面考慮到預算,另一方面覺得普通玻璃和超白玻璃區別不大,選了普通玻璃,但裝上之後還是區別挺大的,依然逃不過發綠的問題。
這是別人家使用超白玻璃的效果,看起來好很多。
超白玻璃效果
2.幹區木隔斷
設計時,一直在糾結要不要做木隔斷,畢竟要挖空一部分牆體,實用性不大,還會提升預算。
成品出來以後,還是非常慶倖的,細木條鏤空隔斷,聯通了洗漱區和客廳走廊,起到擴充洗漱區空間的作用,衛生間的光線打過來,還能為走廊增加一些採光。
而且,原木色的木條隔斷,給家裡增加了自然和藝術的氣息~
3.一體式洗手池
日本的洗手池和我們常見的還不太一樣, 他們大都是一體的樣式,這樣 不怕霉菌滋生, 做到無衛生死角!
此外, 水龍頭也是抽拉的樣式,能根據需求伸縮長度、隨意彎曲,
平時洗漱弄髒了其他區域,就能直接扒出水孔頭進行清潔,省時省力。
最主要的是, 台盆底部不是圓形的而是方形的樣式,這樣設計的好處就是,
將臉盆放水池中,不會讓臉盆呈現傾斜的樣式,也不覺得擁擠,反而寬敞又平坦,
這樣洗衣服時候是不是便捷了很多,再也不擔心水溢出池子了!
4、淋浴系統
日本衛生間的淋浴系統 都是配套做好的,包括浴缸、花灑、鏡子等,
且都具有防水性, 使用起來方便靈活,還確保水漬不會遺留過多。
地漏特地設計在浴缸旁邊,裡面還有篩檢程式,專門濾出頭髮,從而減少清潔麻煩。
柔軟地面
日本人的衛生間地面通常具有很柔軟,容易清潔且防水的功能,所以使用起來舒適又安全;甚至還會在地下設計出保溫層,即便冬天踩在上面,也不會覺得冷冰冰的難受。
連排水口都是精心設計過的, 具有綜合排水系統可以攔截進入裡面的頭髮,
並且還能自動成球,方便乾爽後直接倒出,頭髮堵塞下水道的情況是不存在的!真是讓人留下羡慕的淚水。
此外, 還會在衛生間內安置扶手,保證老年人使用安全;
衛生間小角落也會定制做出置物架,讓犄角旮旯的地方也能儲物。
5.馬桶旁做壁龕增加收納
馬桶後面有個檢修口,把管道包起來後,旁邊剛好能做個收納壁龕,也是我最引以為豪的設計之一。
這樣一來,完全不用再額外擺放置物架,占取其他空間。
壁龕的收納空間很大,比如衛生間必備的衛生用品、暖風機等,老公平時愛讀書,也會經常在壁龕裡放一兩本書,很能收納,我家從來沒放滿過。
相比那種不規則的置物架,壁龕也更好清潔,定期擦拭一下就好了。
6.馬桶區兼做更衣區
幹區的馬桶區,還擔負著沐浴時更衣的功能,要換的乾淨衣物掛在電熱毛巾架上,換掉的髒衣物直接放在髒衣籃裡,整個洗澡動線非常流暢。
北方在秋冬、冬春交替的季節沒有暖氣,要穿的睡衣掛在電熱毛巾架上,洗完澡穿的時候暖暖的,超幸福~
7、大面盆
日本人很喜歡購買大面盆,底部扁平,方便給小寶寶洗澡。面盆比較大比在浴缸洗澡節約水,不過如果給小孩在面盆洗澡,感覺不大衛生,可以借鑒不一定照搬。
柔哥有話說:
衛生間是家居裝修很重要的一環,裝得是否舒服直接影響以後入住體驗。日本人的衛生間眾所周知做得非常好,有些細節設計的很好,值得我們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