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也帶大家看過香港「納米樓」的案例,一般都是在幾坪的戶型面積中,住下一家三四口人,生活空間看著狹小又壓抑。但隨著時間推移,這種「納米樓」的居住方式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雖是蝸居,但畢竟是自己的小房子,佈置好了依然會慢慢幸福感。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套204平方呎(5坪)的「納米樓」裝潢,別看這面積如此之小,價格卻足足要413萬港幣。屋主叫寧嘉浚,目前居住已經住了半年多。
初入蝸居,走廊內的玄關和廚房
剛一進入這間小房子,其實還是能感覺到空間的狹窄。
進門後,一條走廊通往室內,由于兩側空間太過狹窄,所以只好用一組簡易鞋架代替玄關換鞋區,看著攝像大哥扶著牆換鞋的場景,就能看出這裡到底有多窄小了。
鞋架上方,用一面磁性黑板牆進行裝飾,同時,它也是家裡的塗鴉板、備忘板,寧嘉浚經常會在上面寫上一些隨手關門、隨手關燈等備忘來提醒自己。
走廊另一側的牆面,則用整體櫥櫃打造成了一間小廚房,吊櫃一直安裝到頂,各種廚電也嵌入櫥櫃中,不僅顯得整潔,也節省了空間。
▲廚房操作臺面
廚房雖小,卻功能俱全,櫥櫃檯面上左側設有雙槽的電磁爐灶台,中間則是切菜、準備區域,右側的水槽尺寸尚可,能滿足洗菜、洗碗的需求。
不過,和很多納米樓一樣,這樣的小空間是不允許使用明火的,烹飪基本上只能依靠電磁爐和微波爐,所以寧嘉浚通常只會蒸煮一些簡單的食材,其餘大多時候還是選擇買飯。
▲吊櫃的收納區域
一些瓶瓶罐罐,盡可能收納在吊櫃中,以保持廚房檯面的整潔,雖然寧嘉浚是一個人住,但日常收納整理這方面他還是很注意的,畢竟一個整潔的家能大大提升居住舒適度。
主要的日常起居區
穿過玄關廚房區域,一間小小的屋子,集合了臥室、客廳、書房的全部功能。
▲狹小的生活空間
房間內,生活空間十分狹小,但設計卻非常合理。
用L形的地台設計,當作床榻和坐靠區,下方則利用起縱向空間,增加了收納區域。 書桌設置在一側,與地台相連,充分利用空間打造出一個日常的工作區域。 此外,室內採用無主燈設計,搭配南北通透的格局,以及輕工業風格的設計,讓室內更顯溫馨明亮。
廚房和日常起居區之間,用一組通頂式櫃子進行分隔,這組櫃子主要是小哥的衣櫃,收納衣物和換季的床品。
由于他是獨居,所以收納空間也算是富裕了。
地台搭配坐墊,形成一個可供兩人就坐的「沙發」,有時候朋友來家裡玩,倒也能勉強坐得開,人再多點兒也可以坐在床上。
而利用地台的高度,這裡還「擠」出了一個小小的書桌。
面朝屋外陽臺,光線充足,白天的時候甚至不需要檯燈,唯一的缺點可能就是沒有靠背了~
寧嘉浚說,有的時候坐在這裡,看著窗外的景色工作、學習,他經常會忘記自己身處蝸居之中,心情豁然開朗。
小空間內的睡眠區域
由于要讓出動線,所以家裡的床僅有1.2米,還是那句話,獨居的話還算夠用。
▲床下的地台提供收納空間
床尾和床鋪下方,都做出了額外的收納空間,用來收納一些日常雜物。
同時,床尾的櫃子也被當做了電視櫃,上面擺放了一台液晶電視。
寧嘉浚說自己平日裡也沒什麼別的愛好,就喜歡看看書、看看電視,所以這室內並沒有再設計其他的休閒娛樂設備。
不過攝像大哥阿谷,似是為了挑戰這蝸居的極限,特意搬來了一張簡易的小方桌,這是用來幹什麼的呢?
原來,為了試試這個有些奇葩的小戶型能不能供四人圍坐,他特意準備了一張簡易的麻將桌,結果證明,還是沒問題的~
雙陽臺的設計
室內空間其實大概就看完了,寧嘉浚說之所以感覺家裡有些過于狹小,主要還是因為兩個陽臺佔用了一定的空間。
▲日常起居區外的陽臺
第一個「主陽臺」,就在日常起居區的外面,被寧嘉浚設計成了一個休閒陽臺,擺放一張吧台桌、兩張吧台椅後,這裡可以當做餐廳或下午茶的放鬆區域。
經過測量,這個主陽臺差不多有0.4坪左右,是這倆陽臺中較大的一個。
穿過面積同樣小的衛生間,來到家裡的第二個陽臺。衛生間是買房時候就裝修好的,有基本的如廁、沐浴、洗漱功能,沒什麼太多可說的。
這個小陽臺的面積略小一些,僅有0.3坪,被寧嘉浚當做了晾曬衣物的功能性陽臺 ,倒也算是物盡其用了!
總而言之呢,這樣的一間小房子一個人住還行,如果是夫妻倆或者一家三口來住,絕對算不得舒服,但畢竟會比正常的戶型便宜一些就是了,有時候住在這裡,也是無奈之舉,甚至這樣一間房子,所花費的購買成本和裝潢成本也是很高的,大家覺得這套房子的裝潢有哪些可取之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