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獨特下水設計
日本浴室採用地面綜合排水的設計,排水口還用了抗菌的材質,結構自帶水封,防止反臭。這個綜合排水口設計,可以充分攔截即將進入下水道的毛髮,且自動成球,方便乾爽後直接倒出。
而且下水口的蓋子和浴室地面的材質是一樣的,腳感柔軟、易清潔,還能迅速乾燥,每天把下水口清潔後,蓋上蓋子,又能保證地面的完整美觀。
2、家裡各種收納盒
日本人家裡隨處可見的收納盒,和長期的居住空間以及對整潔度要求高有關。不過不得不承認,收納後的房間,是非常整潔的。
比較常見使用的抽屜內收納盒是這種十字收納盒,它能很好地把抽屜內空間分隔,用來收納小物品最合適。
比如常用的下水槽過濾網、一次性手套、垃圾袋、小夾子、保鮮袋、或者放在衛生間收納女生的髮卡、發繩、洗面乳。蓋子是軟的,拿的時候也不卡手。
櫃內收納盒就是滾輪收納筐比較普遍,因為它的細窄的設計,能很好地放置在櫥櫃內,也非常符合鍋蓋以及各種淺鍋的收納。
也正因為此,設計師考慮到收納的重量,在收納盒底部增加了兩個滾輪,這樣抽拉就容易很多。讓每一個細節都無可挑剔,日本家居的精髓就在於此吧!
3、下沉式玄關
下沉式玄關我們之前就有給大家提到過,這裡再次提到,因為它關係到整個家庭生活的舒適和便利。
不同于我們國家的玄關,日本的玄關通常是一個單獨的房間,避免一進門就能看到客廳,其實就是保護隱私的方式。另外,冬季家裡開暖氣,這個獨立的房間也能起到隔離帶的作用,讓室內更保溫,暖氣不會因為經常開門跑掉。
再說這個和室內相差20公分的下沉式玄關,避免了室外的塵土被帶入室內,同時也分隔出鞋子、雨傘以及嬰兒車的區域。臺階的高低差,也讓回家的人更有歸來的儀式感,輕鬆卸掉外面的疲憊。
4、浴缸有控制台
日本浴缸都配有一個控制台,可在上面完成控制出水量和調節水溫的一鍵操作,可以說是非常智慧了。
5、洗臉盆都比較大
去日本旅遊,注意觀察的朋友會發現,日本人家裡的洗臉盆都比較大,而且底部扁平,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方便媽媽們給寶寶洗澡。
把寶寶放進臉盆裡,不管是坐著還是躺著,高度大小都剛好,不用再買其他的洗澡盆,放水還方便。
6、醫用設備的引入家居的智慧馬桶
在日本,不管是酒店還是普通人家,安裝的都是智能馬桶。智慧馬桶最初也是源於日本,剛開始是醫院專門給痔瘡患者設計的醫用設備,後來被引入家居領域。
按照醫學界長期的研究結果,如廁後流動的溫水沖洗,配合熱風烘乾,更能保證乾淨衛生。還能預防痔瘡,肛腸類疾病,以及婦科疾病的發生。
這也是大家在日本隨處可見智慧馬桶的原因,目前在我們國家還沒有很普及,有條件的家庭裝修時記得裝一個哦。
7、抽拉水龍頭
抽拉水龍頭和大單槽幾乎是日本的標配,不管是廚房還是衛生間,都會安裝它。用在廚房的好處是,方便清理檯面和水槽內側,清洗各種食材也更快捷。
安裝在衛生間是為了家人早起洗頭髮方便,拯救一直把脖子卡在洗面盆的痛苦。抽拉水龍頭對於材料和工藝的要求比較高,大家如果購買的話,建議買大品牌的,品質有保障。
8、統一分裝瓶
收納少不了統一分裝瓶,這是日本主婦幾乎統一的收納方法,用相同的容器來換取視線的整潔。
使用的時候貼上標籤,更好區分,這個的收納方法還可以擴展到很多物品。
9、衛生間四分離設計
近幾年國內裝修越來越注重幹濕分離的概念,通常的做法是把洗漱台和淋浴加馬桶區隔斷開來,但其實這只是最基礎的幹濕分離。日本衛生間的幹濕分離是從入浴、更衣、洗臉、如廁各自分離,互相貫通又互不打擾。
當然主要的核心是,以如廁區獨立為首要原則,其他再將洗漱區和浴室分離,真正做到幹濕分離,人員分散,提高整個家庭的生活品質。
10、馬桶間帶洗手池
前面提到如廁區,也就是馬桶間,因為都是互相獨立的,所以也會在馬桶間安裝一個洗手池。方便如廁後及時洗手清潔,不用再往洗漱區跑,浪費時間又麻煩。
柔哥有話說:
隨著大家生活品質的提高,越來越多人開始注重家居的體驗感。也就是說,不僅要有個房子,還要住的舒服。日本在這方面真的做到了極致,把家居格局和內容都做到了細化,最大程度地提升入住者的體驗感,下面我們從以上10個細節學習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