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兩個女人的身后事》第4章

但她壓根想不到,在死者為大的講究下,許廣平會將自己的遺囑揉搓成皺皺巴巴的一小團。

與魯迅合葬?不可能的,魯迅生前提倡“埋掉拉倒”的精神,身為他的原配,總該親身踐行丈夫的這一宗旨吧。

更何況在這個戰火紛飛的年代,連錢都很難從北京匯到上海去,要想把一口沉重的大棺材運到上海簡直是天方夜譚。

原本許廣平打算將朱安葬在魯老太太墳邊上,這也符合魯迅對朱安的定位:“母親娶的媳婦。”

無奈老太太墳旁已無空地,許廣平進而買下周作人家位于西直門外保福寺的一處私地。如今,那里高樓大廈林立,朱安的墓早就不知所蹤。

至于那些請和尚念經一類的迷信之舉,由于花不了多少錢,也就隨她去吧。

饒是大幅刪減了朱安的遺愿,許廣平依然為這個葬禮掏出了400多萬的巨款(已計算通貨膨脹)。

許廣平此舉引發了連綿不斷的爭議,直到現在依然被批評為“冷血無情”。

許廣平完全無視朱安的要求的確有點傷人感情,不過,要是看到她對自己身后事的處置,或許我們就能理解她一點。

作為徹頭徹尾的唯物主義者,許廣平積極響應國家當年推行的火葬政策,并明確表示:骨灰全撒,不與魯迅合葬。

最后還是周總理特批,才將她的一部分骨灰葬到了魯迅墓旁邊。

圖 | 許廣平與兒子

身為高知女性,許廣平的問題在于缺乏共情能力。

朱安腦袋里,全是那套舊社會腐朽的東西。她不會想到人生赤條條來赤條條去,葬禮搞得再熱鬧也終究是給別人看的。她還幻想著身穿新衣服,到另一個世界與魯迅團聚呢。

至于朱安,她就更沒有體諒人的心思了。

朱安嘴上說把海嬰當親兒子,把許廣平當親妹妹,實則只顧自己合適,根本不去想假如按照自己要求的儀式辦下來,手頭并不寬綽的許廣平,就得拉著兒子喝西北風去了。

只能說,新舊女性之間,如同涇河與渭河,終究摻不到一起去。

而夾雜在兩人中間“半新不舊”的魯迅,既向往新世界的輕松快活,又甩不掉舊世界緊抓住自己衣襟的那只手,環顧左右,掩面悲泣。

這種尷尬的“三人行”,三人都感到痛苦。


猜你喜歡

分享

分享導語
複製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