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古董故事 殺功臣防風氏 第2章

《殺功臣防風氏》第2章

這就不得不從防風氏背后的防風國開始說起。

大禹時期的防風國在封嵎之山,也就是如今的浙江湖州、杭州一帶,根據杭州府志和安吉、余杭縣志“防風氏國在焉”的記載估算,防風國的疆域大體囊括了安吉、余杭、于潛、長興等多縣。

后來,考古工作者在杭州一帶發現了舉世矚目的良渚文化遺址,根據熱釋光和碳14的絕對測年數據顯示,良渚文化徹底消亡的時間下限剛好承接夏朝建立的時間上限,而良渚文化的中心位于杭州市的余杭區,地望上居然也與古防風國十分吻合。

不僅如此,良渚考古發現的古代水利系統,出土的大宗玉琮、玉璧、玉瑗、玉璜卻沒有青銅器,普遍的鳥崇拜等等發現,也與傳世文獻“防風常到湖島,以玉器換取青銅器”、以鳥為圖騰、善治水相佐證。此后的數千年里,吳越地區始終流傳有祭防風神、奏防風古樂的習俗。

顯然,文獻記載中的防風國,就是考古發現的良渚文化遺存,或者可以說防風國是良渚部落聯合體中的一個主要部落。防風氏被大禹殺掉后,輝煌一時的良渚文明徹底走向了終結。著名歷史學家夏星南先生認為“防風國的覆滅是良渚文化突然消失的最直接的原因”。

大禹殺防風氏,“會盟遲到”不過是借口而已,其背后還有更為深層的原因,即大禹為首的夷夏聯合體與防風氏為首的良渚古國之間的矛盾。

到底什麼矛盾呢?

2016年,考古工作者在位于江蘇興化、東臺的蔣莊遺址中意外發現了一處大型良渚文化聚落,在不足500平方米的墓區內,居然聚集了300座墓葬,在已發掘的墓葬中,均呈現出不同程度的戰斗痕跡。

M35號墓墓主右肢肱骨發現致命砍痕,M39號墓主致命傷則在右腿股骨,M277號墓墓主左膝和右股骨各有一條7毫米深的砍痕。

而M158號墓中隨葬了六個頭骨,頭骨側門齒都被拔掉且牙槽完全閉合,說明隨葬的頭骨來自北方大汶口文化。

這些傷痕累累的尸骨表明,彼時的良渚古國和北方的部落爆發了激烈沖突。

不僅如此,在更偏北的靠近山東省界的新沂市,考古工作者又在這里發現了另一處良渚中期稍晚文化遺存—花廳遺址,同樣存在大量人殉現象。通過對出土的良渚式陶器的礦料來源檢測,發現這些隨葬的良渚陶器的陶土均來自良渚文化區,而非就地取材(說明不是制陶工藝北傳的結果)。

可見,良渚古國不僅在江淮一帶與北方諸國爆發戰爭,而且一度北上攻入了東夷區域,甚至就連華夏集團的統治腹地鄭州西山古城都被橫掃。


猜你喜歡

分享

分享導語
複製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