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古董故事 武大郎墓 第3章

《武大郎墓》第3章

碑文中寫到:“公(武植)幼年歿父,與母相依,衣食難繼……中年舉進士,官拜七品,興利除弊,清廉公明,鄉民舉萬民傘敬之。”

影視劇中的武大郎形象在古代,能獲得萬民傘的官員無一不是百姓心目中的“青天”,可以說,真實的武植要比小說中的武大郎要優秀許多,可既然是這樣,那施耐庵為何要在《水滸傳》中“詆毀”武大郎夫婦的形象呢?八百多年前的騙局背后究竟隱藏著一個怎樣的真相?

騙局緣何而來

流言最先傳出的地方往往是在親近的人那里,造謠詆毀武植夫婦形象的就是武植早年時的好友王某。

在武植十幾歲的時候,因為家里太過貧窮,經常吃不上飯,讀書更是一件奢侈的事情,而就在他感到無助的時候,王某主動站了出來接濟武植,給他無償贈送吃的,還幫他提供進京趕考的路費,武植對其十分感激。

影視劇中的武大郎形象后來,武植中了進士后做了陽谷縣令,而王某因為經營不善,生活變得困頓起來,一次偶然的機會下,王某得知了武植做官的消息,便趕到了陽谷縣投奔。

武植見多年的好友來訪,也非常激動,便好吃好喝地招待了他,并邀請他在縣里多住幾日,兩人經常在一起閑談,每每回想起這些年的變化,二人都感慨不已。

但時間一長,王某的心里卻產生了不滿,因為他覺得武植并沒有提攜自己當官的想法,也沒有為自己建房子,而且吃的東西也變得寡淡,這讓他很是郁悶。

影視劇中的武大郎形象原來,王某曾不止一次地向武植提出過要做官的事,但每次都被武植給拒絕了,武植作為一個正直的官員,他覺得不應當存在“走后門”的情況,而之所以不給王某建新房是因為武植確實沒有多的錢財,他把幾乎所有的錢都用在了幫助百姓身上。

王某可不管這些,他愈發覺得是武植慢怠了自己,一氣之下就不辭而別,在返鄉的路上,他越想越氣,便開始編造流言對武植進行污蔑。

于是,一些抹黑武植的小故事便逐漸流傳開來,氣急敗壞地王某連武植的夫人潘金蓮也沒有放過,將其一并抹黑,在陽谷縣的時候,他聽說武植曾懲辦過一個叫西門慶的惡少,頓時靈光一閃,遂有了日后廣為人知的潘金蓮與西門慶行茍且之事的故事。

影視劇中的西門慶形象一些市井無賴和被武植懲戒過的不法分子在聽說這些流言后也十分高興,他們恨不得武植當眾出丑,便紛紛加入了散播謠言的隊伍,沒多久,陽谷縣方圓數十里的地方都在流傳著武植夫婦的種種劣跡,夫妻二人的聲譽也因此遭到了極大地損失。

隨著時間的流傳,各種造謠的版本越來越多,經過以訛傳訛,一傳再傳,后世的人們也逐漸覺得“三寸丁谷樹皮”和“不道德的女人”就是真實的武植和潘金蓮的形象,施耐庵也將這一人們的飯后談資寫進了小說里。

直到現在人們一提起武大郎第一時間就會想起“老實人”的形象,一提起潘金蓮就會想起紅顏禍水、不守婦道的女人,這種傳承800多年的訛傳似乎使假的成為了真的,而真的卻鮮有人知。


猜你喜歡

分享

分享導語
複製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