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古董故事 埃及石碑 第3章

《埃及石碑》第3章

而中間保留下來的完整碑文,是古埃及的另一種文字:世俗體銘文,又被稱為埃及草書,共有32行;底部的文字是54行的古希臘文。

三種文字之中,古埃及象形文字和草書,都已經失傳很久,當時的歷史學家們都讀不懂其中的含義,而幸運的是,歐洲學者們已經熟練掌握了古希臘文。

底部這篇完整的古希臘文,就講述了石碑的歷史由來,原來這塊石碑是在公元前196年所刻。

當時正值古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年幼的托勒密五世即位后不久,對埃及的祭司群體十分優厚,他頒布了一系列法令,取消了神廟所欠的稅款,還撥款重修了神廟并贈送了谷物。

如此的恩典也自然得到了埃及祭司們的擁護,在公元前196年的春天,全埃及的祭司集中起來慶祝托勒密五世登基一周年,并把歌頌他的祝詞用三種文字刻在石碑上。

而在最后一句,還專門點明,將用神圣的文字(即埃及象形文字)、本國的文字(即世俗體銘文,又被稱為埃及草書)和希臘的字母把同樣的內容刻在硬石碑上。

這也為破譯石碑前面兩篇文字留下了一把鑰匙,雖然兩種文字都已失傳,但我們已經知道它們記述的內容和希臘文一致,可以通過希臘文的內容來還原翻譯。

而通過破譯石碑文字,也能幫助我們掌握埃及象形文字和埃及草書這兩門已經失傳的文字,重新解讀埃及已經沉寂泯滅兩千多年的文明。

就這樣,歐洲各國的歷史學者和考古學家們,紛紛投入到破解羅塞塔石碑文字的工作中,而法國事先將石碑上的文字制作成拓片廣泛流傳,也為破譯工作提供了便利。

首先取得一點進展的,是法國著名的東方學家薩西,他精通中東的敘利亞語、迦勒底語、波斯語、土耳其語和眾多的古代阿拉伯語言,也被認為是破解羅塞塔石碑文字的不二人選。

薩西反復專研了第二段的世俗體銘文,覺得和自己研究的阿拉伯字母很像,因此斷定世俗體銘文有著字母的成分。

因為,他從已經知道內容的希臘碑文中,挑選了幾個特定的詞組,希望從世俗體銘文中找到相對應的單詞,以此來進行破譯。

但他的進展并不順利,除了確定了極少數的幾個稱呼名字的詞組外,比如托勒密和亞歷山大,其他的詞組依然毫無頭緒。

薩西很快就失去了興趣,但他的學生阿克布拉德倒是又取得了一些進展。

阿克布拉德是一名瑞典的外交官,他業余跟隨薩西學習東方學,尤其對古埃及的銘文研究興趣濃厚。

從師父薩西那里拿到羅塞塔石碑銘文的他,在薩西的基礎上,又在世俗體銘文中找到了幾個能和希臘文對應上的詞組,最終確定了16個專門的單詞。


猜你喜歡

分享

分享導語
複製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