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古董故事 兮甲盤 第4章

《兮甲盤》第4章

2014年,為了應對全球金融危機帶來的市場恐慌,作為南方拍賣的領軍拍賣行西泠印社被迫開發新的板塊來帶動市場活躍性,于是,當年秋拍重推出了近年來國內首個青銅器專場。

整場拍品共計16件,成就率100%,總成交額為3900萬元。2014年“試水”大獲全勝后,國內青銅器市場交易在2016年達到第一個頂峰。千呼萬喚始出來,終于,2017年,青銅重寶出沒西泠印社。

 

2017年7月15日夜,兮甲盤在西泠印社拍賣舉槌,1.2億元的起拍價,場內外買家一齊舉牌,每追加以500萬為單位,最終以1.85億人民幣落槌,而加上傭金,即2.1275億元成交。

這一消息一出,不少人咋舌,畢竟媒體的報道多為“刷新青銅器在中國的拍賣紀錄”,然而,殊知彼時整個拍賣現場都沉浸“一點也不貴”的細語之中。畢竟,它可是有史以來出土的“字數最多”、“分量最重”、“級別最高”的青銅器。

自從這件重寶出沒武漢的中國文化藝術品博覽會后,無數買家翹首以盼,直至2017年,這位神秘擁有者才將它交由西泠印社進行拍賣。

 

同時,這也令一些“賣場小白”腹誹:這樣的重寶竟然可以在內地市場上拍賣?

根據《文物法》的相關規定,1949年以前出土,并有明確著錄的文物可以在內地市場上進行交易。

此前的青銅器交易冷淡,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符合《文物法》,可以上拍的青銅器數量極少,而可以上拍的青銅器又質量較低,市場上能見到的青銅器多為中下等水平的器物,甚少有真正的精品。故有言“青銅器是現今古董市場套現最難的藝術品之一”。

這就導致了在兮甲盤之前,內地青銅器拍賣的價格和成就率都處于古董拍賣市場的谷底。

 

但在國際市場上,卻多見我國流失海外的青銅器,2001年佳士得紐約春拍,一件商代青銅器“皿天全方罍”器身以924萬美元的價格創下了當時青銅器的世界拍賣紀錄。

兮甲盤在西泠印社的成交,使得內地青銅器真正脫離了“國寶”話題進行討論,使得青銅器市場在拍賣市場站穩腳跟。

 

參考文獻:

元.鮮于樞《困學齋雜錄》[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7月.


猜你喜歡

分享

分享導語
複製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