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寫給英國國王的信》第4章

可惜,他并沒有終結英國的覬覦之心。首次訪問清王朝失敗的事情才過去20年左右,英國國王又在1816年,派出使者訪問清政府,卻連覲見皇帝的機會都未得到。因為使者羅爾.阿美施德等人,堅持拒絕行三跪九叩之禮,直接被驅逐出境了。

19世紀30年代,英國先后經歷一次工業革命、二次工業革命,成為歐洲的老大,也已經成功打入清政府境內。然而,商品的銷售并不通暢,中國老百姓對那些先進的機器制品很是排斥,反倒是英國商人們,一見到中國的絲綢、瓷器,就挪不動腳。

英商們眼見銀子嘩啦啦地流走,只得利用“鴉片”這一邪門歪道,來掠奪中國人的銀子。鴉片的蠶食之下,無數中國人的身體受到摧殘,林則徐不忍人民殘敗凋零,在虎門銷毀了大批鴉片。此舉震動國內,卻被英國人當作借口,發動了具有侵略目的的鴉片戰爭。

清政府第一次認識到西方槍炮的力量,簽訂無數喪權辱國的條約。而乾隆皇帝引以為傲的“天朝”,也在他死后百年,和他一起,化作歷史的一座墓碑,一去不復返。

時至今日,乾隆皇帝的這封親筆書信,還放在英國博物館之中,文字中的盛氣凌人和愚昧無知,還能被世人所知曉。

若是乾隆皇帝在當時同意了英國的提議,后來的歷史會怎樣發展,難以預測。歷史已經成為歷史,再多的推測也沒辦法改變既有的現實。

歷史可以成為經驗、教訓,給后人以告誡,乾隆皇帝的盲目自大并不可取,可他堅持“領土不可分割”的說法,的確值得肯定。

現在的中國,已經逐漸強大起來,還保持著不驕不躁的態度,堅定不移地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同時,中國不忘發展自身,朝著更加恢弘的夢想前進。可以見得,中華民族善于吸取歷史經驗,擅于發揮歷史留傳下來的珍貴精神財富。不忘歷史,方得自在。


猜你喜歡

分享

分享導語
複製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