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寫給英國國王的信》第3章

信上的每一個字,都彷佛長出爪牙,要將清王朝的土地吞入腹中,種種不合理要求,亦應對鴉片戰爭后的一系列不合理要求。

英國沒有采取直接武力征服清政府,一方面是因為東亞距離歐洲路途遙遠,清政府的詳細情況無從得知,另一方面是清政府當時政治實力較強,英國在未知全貌的情況下不敢輕舉妄動。但無論如何,英國的目的很明顯,就是獲取財富利益。

收到信的乾隆皇帝,不再保持原有的客套話,回復馬戛爾尼:“天朝尺土皆歸版籍,疆址森然,即島嶼沙洲,亦必畫界分疆,各有專屬。”

乾隆的意思很明確,清王朝的版圖廣大,不可以分出去一分一毫,就算是小小的海島、沙洲,英國都不應該妄想。馬戛爾尼本以為乾隆皇帝會屈服于英國的軍事力量,卻沒想到被重頭到腳給潑了一盆冷水,只能和其他使者一樣的不知所措。

英國的不軌之心完全暴露,乾隆皇帝自然不會容忍這樣一群使者,還在清王朝的境內逗留。以免滋生事端,他命令軍機處官員,緊急處理英國使團回國之事,并要求各地官員們配合中央指令,沿路監督、催促英國使團返回大不列顛。

馬戛爾尼返回英國,帶回乾隆親筆文書

訪問任務徹底失敗,清政府又催促不已,馬戛爾尼縱使有再多的不甘心,也只能帶著自己的隊伍,踏上了返回英國的路程。就在他收拾妥當一切,準備離開之際,竟意外收到一封乾隆皇帝的親筆書信,要求他親自將信交給英國國王。

乾隆這封親筆書信,全篇976字,簡略記述此次英國使團訪問中國的情況,著重表達清政府不會開放通商口岸的決定。內容核心簡單明確,但字字都彰顯出乾隆的無知與自負,也讓人窺見清王朝即將走向落幕的征兆。

乾隆在信中將清王朝稱作“天朝”,稱呼“英國國王”為“英咭利國王”,直接將英國當成了自己的一個附屬小國。“爾國”一詞在信中重復多次,對其嗤之以鼻的態度毫不掩飾。其中,最為重要的一句是:“至爾國王表內懇請派一爾國之人住居天朝照管爾國買賣一節,此則與天朝體制不合,斷不可行。

短短一句話,既表明不允許英國來華經商的堅決態度,還搬出“天朝體制”來鎮壓英國國王,試圖在氣勢上凌駕于英國。當時的清政府,已經強盛多年,國家版圖尤其廣大,加之環境閉塞,長期以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和傳統手工業為主要發展方式,將英國當作番邦小國,也情有可原。

加之康雍盛世的輝煌成績,乾隆每年要接見的屬國使臣,數之不盡,一直被捧在“天朝”的位置之上。面對英國此番意圖分割島嶼、在境內肆意售賣貨物的行為,他字里行間的傲慢,也勉強算是捍衛主權的表達,只是嘲諷英國獻出的禮物粗陋無趣,現在的人看來,就更多是愚昧無知。

乾隆皇帝寫下這封信,或是想恫嚇英國國王,扼殺英國人企圖謀求中國的陰謀。


猜你喜歡

分享

分享導語
複製鏈接